和谐
访长岛华夏中文学校申建明, 储荷婷夫妇
原载于《华夏园》第223期-2002年10月18日
申建明是长岛华夏分校家长合唱团的指挥和创办人之一。 提起合唱团的创办,申建明仍是一脸无辜,“都是王雪茅台上一句话”。颇有硬着头皮上的架势。接下来娓娓而谈的话语中却有“雪茅慧眼识英雄”的自负。不能不让人怀疑当年原本就是他毛遂自荐。
申建明,山西长治人。据他自己的话,少时曾拜师学过几年小提琴。他对和声早有兴趣。在提琴老师那里就曾翻阅过一本旧的《和声学》,还试图搞懂“转位”等高深的概念。这多多少少的音乐熏陶对他日后担纲长岛华夏合唱团指挥不能说没有助益。但还不是能够自负的本钱。到了大学,对音乐兴趣仍然未减。在北大求学期间,曾在校文工团的第一小提琴部“滥竽充数”四年。令他兴奋的是有朋友居然能经常带他去中央乐团的排练现场。在那里他有幸观摩了许多一流表演。最难忘的当然是亲历严良堃排练《黄河大合唱》和《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指挥乐队和指挥合唱是不一样的。” 申建明从中悟到不少指挥合唱的学问和技巧。
俗话说,没见过杀猪,还没见过猪跑?申建明应当算是两者都领略过了。出掌长岛华夏合唱团后,申建明以近乎专业化的追求和热心的投入,选曲目,配声部,搞排练。夫人储荷婷透露,他还挤出时间钻研合唱,观看买来的录像带来揣摩和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创办两年来,合唱团排练了多出曲目。让家长也有了“自己的活动”。除在学校每年的圣诞晚会上表演,合唱团2001年还参加了总校第一届华夏合唱节。申建明更进一步在去年成立了长岛华夏儿童合唱团。当起了孩子王。
回想起当年与吴琪,刘惠敏创建合唱团,申建明不无得意地说,“别看就她们两位,水平相当不错,还是不同声部。”不过, 创办时的艰辛仍毫无疑问地表露出来。当时,学校本身也是刚刚诞生不久。是否能够生存下去尚是未知数。创办合唱团的故事在申建明眼里是与创办长岛中文学校的故事密不可分的。 1999年下半年,因为在长岛给女儿找不到一间合适的中文学校,申建明,储荷婷夫妇曾动员纽约法拉盛的中文学校到长岛开设分校。当储荷婷在她任教的长岛大学帮忙找好教室后,却未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是周葵立了大功!” 申建明,储荷婷夫妇几乎是异口同声。原来同样在给孩子们找中文学校的周葵打听到储荷婷,电话里一句“我们自己办”给储荷亭添了勇气。靠着各种关系,郑列东,刘惠敏,吴琪和王雪茅等也被拉下水。于是,2000年春,15个孩子分大小两个班,在长岛大学的两间电脑教室有了他们新的中文学校。老师是周葵和另一位学生家长兼任。课本和练习本是家长们自己复印,制作的。学校规模虽小,大家至今怀念。 孩子们还记得免费的snack和会转的椅子。家长们则忘不了在Delaware River飘流的经历。对储荷婷来说,最值得怀念的当然是免费的教室。那是学校的“甜蜜的日子”。 学校试办伊始,就在家长大会上选出了五人董事会。储荷婷当选董事长。郑列东成为首任校长。申建明与郑列东共同起草了学校的By Law。明确了办学宗旨是“By the parents, for the parents”。至今,除了招聘的老师外,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全是一分不拿的家长义工。
试办十周后,学校决定在2000年9月正式招生。长岛一间华人机构同意将房间周末租给学校作教室。郑列东从电话本上几乎将所有类似华人的名字都找了出来。在孩子们的共同参与下,600多封广告信寄出去了。Open House也准备就绪。就在这时,两件事情几乎使计划胎死腹中。第一件是另外一家中文学校同时宣布在附近创办,并有华裔电脑首富资助,生源被拉走很多。第二件事更是雪上加霜,该华人机构临时变卦,不出租教室了。原来储荷婷系里的两间电脑教室是绝对不够应付了。其他地点也看不出希望。没别的办法,储荷婷只好出面与长岛大学校方谈条件。 教室好不容易租到了,价钱却不便宜。学校的财务也由此一直未能摆脱困境。
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来自总校的支持无疑给了大家很大鼓励。当时总校校长邵杜罔亲自来到长岛,考察后决定长岛中文学校成为新的一间华夏分校。长岛华夏中文学校正式诞生。长岛华夏家长合唱团也应运而生,逐渐壮大。
“钱的压力总像一个阴影。”作为学校的创办人和“第一代领导核心”,储荷婷对此深有体会,也为奔走此事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那块阴影不去,始终是生存的压力。“绝对没有想到这么难。”她说,若是早知道,可能就不办了。申建明插话,“真的占去她很多时间,连写书都耽误了。” 储荷婷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在美取得博士学位后,当时在长岛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系任副教授。本来在休假年写书的计划,因为中文学校的事只能一拖再拖。其实,申建明自己何尝不是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北大法律系毕业后,申建明在宾大先后取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其时在纽约圣约翰大学法学院任教。除了合唱团,他还是长岛中文学校的法律顾问。他坦承,“要不是自己的孩子在里面,很难这么热心。” 显然,夫妇二人首先是两位普通的家长。
目前,储荷婷已自董事长位置退下,但仍被家长选为董事。问及对长岛中文学校的希望,“更多学生。”储荷婷脱口而出。申建明则依旧热心于将中文学校也办成家长们的俱乐部。对于是否一定要送孩子上中文学校,夫妇俩想法非常一致。“一定要让下一代知道自己的根。”而这个根是深植在中国的文字和文化之中。至于将来中文学校是否还能作为一种社区的声音,俩人都愿乐观其成。
合唱讲究各声部的和谐。申建明, 储荷婷则有他们“妇倡夫随”的默契。储荷婷理性稳重,操持前台;申建明浪漫诚恳,打理幕后。去年总校合唱节上,申建明表现了他感性的一面。演唱比赛曲目后,申建明决定加演一首《送别》,招来一些不满。连储荷婷也认为破了比赛规矩。但是,若是了解申建明9-11时是在世贸中心77层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比赛前合唱团钢琴伴奏许乐成先生的叔叔和师长,著名指挥许斐平不幸车祸遇难的话,相信很多人会理解申建明的所做,与之产生共鸣。
熟悉长岛中文学校的人对这里的校风印象深刻。所有的工作全是由像申建明, 储荷婷这样普通家长兼任。虽然最初都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而被“拉下水”,可贵的是大家知道上了“贼船”后,不是争相跳船或获取私利,而是以自己的热心形成了一个和谐,尊重,奉献和配合的团队精神。现任校长王雪茅由衷地表示,“第一任班子替我们开了个好风气。”如果将这个团队比作合唱团,所有热心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大小朋友们就是各个声部的领唱或歌手,而储荷婷则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任指挥。但愿有更多的申建明, 储荷婷们加入到这个大合唱中来,以大家的和谐之声造福我们的后代和社区。
祝长岛中文学校生机勃勃。